隨著山東地區到貨量的明顯增加,貌似增加了企業的話語權,這也是目前山東地區停漲的主要原因,但是考慮到明天的第二次臨儲可能再現高溢價和高成交的局面,也不敢大面積下調收購價,所以進入一個短暫的“穩定”局面,而小編的個人看法,本次的臨儲拍賣,再現雙高的局面可能性極大,那也就意味著市場持糧主體剛剛松動的挺價心態將再次得到“夯實”。預計本周臨儲拍賣后玉米價格將再次小幅上漲。
至于大家因為臨儲首拍成交的火爆(也對,畢竟是14/15的陳化糧)就認為國內玉米缺口大得到石錘的說法,小編并不認可,還是那句老話,目前市場缺糧,但還不至于饑渴到如此境地,至于為什么14/15年的陳化糧如此受到追捧,小編早在上月28號的首拍就提過一嘴,還是那句話,其中的“貓膩”肯定不少!至于是什么“貓膩”,可以回看咱的歷史文章。還有就是,臨儲首拍甚至第二三輪都不能真實的反應出市場的供需環境,其支撐和穩定市場價格的作用更為突出。
目前,玉米價格整體處于穩定狀態,少有企業出現價格波動,而最近幾天越來越多的會員朋友問我一個問題,市場傳言我們要放開進口限制,甚至進口千萬噸用來做儲備玉米,對目前國內的玉米價格影響到底有多大?其實面對這樣的問題,小編懂得大家的擔心,但是也想明確的告訴大家,即便這件事情真實發生,那么影響也不大,甚至微乎其微,分析其原因,主要有以下幾點:
1、如果該消息得到相關部門的證實,那么請注意兩個字“儲備”,也就是說國家放開進口主要作用是用來做儲備糧,是國家政策調控的一種手段,短時內根本不會出現在市場流通中。
2、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政策是《谷物基本自給》,回看我們五千年燦爛的明文歷史,不難發現,我們最大的敵人一直都是饑餓。我們的國民不受饑餓的影響也僅僅只有幾十年的時間,所以從這一點上看,想進口千萬噸級別的玉米難度大,也不現實。
3、再有就是我們看看誰有能力直接拿千萬噸玉米來出口,我想除了“美帝”也就沒別人了吧!而目前我們和“美帝”的關系有較為復雜,所以,小編個人認為從美國進口千萬噸玉米的說法很難實現。
目前下游深加工企業對于玉米后市的價格走勢分析較大,不少企業直接采用訂單模式來提前鎖定玉米價格,而由于本月華北地區深加工企業又將面臨停機檢修,所以對于自身的庫存量的要求降低,靜待六月中下旬拍賣糧流入市場,而如果今年的政策糧出庫率能達到一半的情況下,就意味著拍賣糧將逐步搶奪市場的主導地位,在加上一次性儲備糧在南方的拍賣,對于六月下旬的玉米價格來說利空因素增加。
綜合來看:小編個人看法,在調整了本周拍賣清單后,隨著吉林地區糧源的大幅度增加,本周的臨儲拍賣大概率出現“雙高”局面,玉米價格短期內將再次獲得底部支撐,價格有望再次小漲一波。但是要注意,本月的中下旬,政策拍賣糧就要流入市場再加上本月深加工企業的停機檢修,玉米價格本月很難出現大幅波動,基本會圍繞臨儲的成交較來上下波動。
玉米跌價還要再等等
數據監測顯示,目前玉米價格在5月初漲至近5年來歷史高點,盡管最近一個月出現小幅回調跡象,但整體價位仍處在高水平。豆粕價格在3月底漲至一年半來的高點后出現斷崖式回落現象,但近期有抬頭跡象,而且很大概率后面還要漲價。養殖戶盼望的原料、飼料降價可能無望了。上周還在預測玉米豆粕下跌,這周怎么突然出現了這種看漲的“畫風”呢?莫非又要打臉了?
臨儲拍賣火爆 玉米跌價還要再等等
盼星星盼月亮,終于盼來了今年的玉米臨儲拍賣。按理說,國家拍賣玉米就跟投放凍儲肉一樣起到穩定市場價格的作用,也就是說會打壓玉米行情。但目前的玉米市場并未因臨儲首拍而出現降價跡象,反而大部分手中有糧的貿易商都在躍躍欲試,想著再來一波瘋狂抬價。誰給了他們漲價的信心?
1、高溢價、高成交:相比周度投放的400萬噸的量級,成交結果才是影響玉米市場的最關鍵因素。因首輪拍賣成交活躍,本來預估的上午11點結束的拍賣一下子延遲到了下午。成交結果如預期般火爆:高成交率,投放的400萬噸玉米基本全數成交;高溢價,普遍溢價在100元/噸以上,最高為250元/噸,黑龍江溢價150-200元附近。成交情況直接決定了貿易商的惜售情緒,本來已經出現降價的貿易商開始停止出貨,新一輪漲價或將重啟。
2、市場缺糧:玉米市場處在供應青黃不接時期已經很久,農戶手中已經無糧,基本都在貿易商手中,這也給了他們絕對的定價權。首輪臨儲拍賣如預期般圓滿結束,高成交、高溢價給予市場較大的信心,打破了之前貿易商與用糧企業之間的相互博弈,導致貿易商再度重拾挺價模式。盡管拍賣是增加市場供應,但考慮到拍賣糧出庫時間、質量問題、運輸情況等,短期內玉米供應仍處在青黃不接階段,特別是優質玉米。也是養殖飼料終端的主要飼用來源,因此高價模式將大概率繼續延續。
關于玉米,牛市何談“悲觀”!
國內玉米市場下游企業對后市價格走勢產生分歧,多數企業選擇簽單采購遠期合同,原料庫存準備到6月底左右,現貨采購仍謹慎,購銷量偏低。南北港口倒掛持續,抑制北方港口市場購銷心態,貿易商整體觀望情緒濃厚,集港維持低位,港口市場活躍度較低,玉米到貨主要以執行合同為主。臨儲拍賣熱情較高,高溢價推動未來現貨成本抬升,南方港口終端采購積極性增強,港口價格相對堅挺。國內玉米現貨價格基本穩定,局部波動有限。東北產區上深加工企業及貿易商庫存水平不高,其中黑龍江和吉林地區的玉米庫存仍極為緊張,部分企業提前停機檢修,加上臨儲去庫尾聲的預期,企業的參拍意愿較強,有積極參與拍賣的積極性。
受臨儲首拍賣高成交高溢價提振,市場心態走強,不過隨著拍賣連續投放,貿易出貨心態或有所松動。華北黃淮產區深加工產品采購節奏繼續放緩,庫存消化能力不足,繼續制約企業開機率,一定程度制約現貨價格走勢。然而本地糧源緊缺加上拍賣糧出庫、運距以及糧質的問題,未來缺糧狀況比東北更加嚴重,加工企業和貿易商參拍積極性很高,到貨量依然低位,加工企業持續消耗庫存,玉米價格維持穩中偏強。
雖然拍賣才剛剛開始,但是市場已經在講更遠的故事了:新季種植和進口,每個都是能夠決定未來一年甚至今年的重要因素。種植方面,由于疫情影響,進行田野調研的機構不多,更多的只能道聽途說。主流的看法是,玉米面積繼續下降。由于今年播種期連續降雨,氣溫偏低,造成部分地區播種延遲約半個月,也有些地區因為播不上玉米而改種大豆。
進口的問題就更加復雜。雖然從國內供需和價格上看,有必要放開進口玉米。但實際上隨著中美關系越發復雜,再加上我國糧食安全政策要求“谷物基本自給”,增加千萬噸級別的玉米進口的難度較大。并且,如果以儲備的方式進口,對市場的直接沖擊也會有限。相比拍賣和新作生長情況,進口暫時還不是主要的交易因素。
在疫情引發的糧食危機憂慮及囤貨潮的影響下,上半年玉米走出一波意料之外的牛市,而臨儲玉米拍賣一再延遲,政策真空期傳言紛紛,貿易商心態松動下盤面開始進入調整形態。事實上,拍賣帶來的利空早已在盤面發酵,悲觀情緒提前釋放,靴子落地往往意味著利空出盡。同時,本年度拍賣主要是15年陳化糧。而今年收購的新糧普遍存在水分大的情況,臨儲糧流向深加工,難改玉米優質糧源結構性缺乏的市場情況。
發表評論